為確保農民放心賣糧 哈爾濱市采取視頻監控全程直播等措施
作者:冠亞水分儀 | 發布時間:2015-10-09 10:31 | 瀏覽量:3140

賣糧農民查看顯示屏上自家糧食檢驗信息。


本月起,國家最低收購價水稻收購在哈爾濱市全面啟動。今年“標準品”最低收購價為1.55元,比去年提高了0.05元。按照這個收購價,農民賣糧是否有積極性?企業收糧是否公開、公平、公正?
在這兒賣比在哪兒賣都放心
在位于延壽縣六團鎮的永興糧庫大院,四五位糧庫員工正在用傳送帶將一大車金燦燦的水稻卸下,準備運進新建成的鋼混結構糧庫。不遠處的化驗室窗口上方有一塊巨幅電子顯示屏,顯示著已過秤的糧食重量、單價及糧食主人姓名等信息。在不過秤時,這個顯示屏還交替顯示國家收糧相關政策。
剛被卸下的這車水稻是六團鎮紅升村農民魏洪斌家的,他告訴記者:“一聽說國家糧庫開始收糧,就馬上雇車來了。今年我家一共15噸水稻,都在這賣了,在這兒賣比在哪兒賣都放心,這兒的檢驗設備也比其他企業好多了。”
走進賣糧農民休息室,四位來自六團鎮利民村的農民正聚精會神看著大型液晶屏幕,等待自己糧食的化驗結果。記者看到,這塊液晶屏幕上分成6個大小不同的區域,分別顯示著來自檢斤室、化驗室等關鍵位置的6個攝像頭拍攝的實時畫面,畫面里,檢驗室內兩位工作人員正熟練地將一份水稻樣本烘干。每個農民可以看到自家糧食檢驗的全過程——在這個公開的監控系統下,所有樣本都會經歷完全相同的檢驗環節,任何“小動作”都會被立即發現。
為使農民放心賣糧,市糧食局派人現場監督收糧企業,通過安裝監控系統、購買檢測設備等措施保護農民利益,使農民售糧時可清楚地看到檢斤、檢質、驗水等流程環節。
無論幾點到糧庫都會盡快檢驗
在檢驗室內,每份水稻樣品都要先由檢驗窗口處的接待人員編號,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檢驗人員看到售糧者的身份信息。隨后,樣品由主檢驗員、副檢驗員分成幾份,分別放入不同儀器檢驗,以保障檢驗準確、公正。
隨著各種儀器響聲一片,記者看到,兩份水稻樣品已被檢驗員放入檢驗室中央的快速水分測定儀和電風箱分別檢驗水分,一份被放入精米機測定精米率,另一份則用礱谷機脫殼,測出糙米率。工作人員小張介紹:“每車米都需要經過完整的抽樣、檢測環節,然后才能卸車。整個檢驗流程通??稍谝恍r內結束,無論售糧農民幾點到達糧庫,我們都會盡快檢驗、卸車。”
永興糧庫主任聞永慧介紹,今年,市糧食局特別要求各委托收儲庫必須通過儀器檢質、驗水,避免采取由檢驗員憑個人經驗、憑感官判斷糧食水分、質量等級的做法,做到公平、公正,保障農民利益。
手捧13萬元糧款舍不得放進包里
來到結算窗口,四五位售糧農民有說有笑。“這下我心里就踏實了。”一位剛剛拿到糧款的六團鎮農民笑逐顏開地說。他手里捧著13萬元糧款,一時舍不得放進包里。
據介紹,在秋糧收購前,哈爾濱市各委托收儲庫點已向當地各級農業發展銀行貸款,保證及時結算農民交售水稻的價款,不給農民“打白條”。多位農民告訴記者,比起挨家挨戶收糧的“經紀人”和個體戶,“國家糧食購銷企業能保證當天結算,從不拖欠,讓人心里更有底兒了。”(谷慶友 記者 郜天一 錢璽勇)
(責編:張喜艷、丁洋)